本版的定位与发展的原来思考
[复制链接] 分享:
最初的时候只是看着这个版面荒废,作为在校的主要版务之一,于心不忍。其中也包括个人的心血和遗憾,精华区基本是我构建和整理的,原本以为后续会越来越好,就把版面的精华内容大部分整理进精华区了,又由于当时版面的上限规定,整理到精华区的帖子基本从版面删除了。这可能导致大家习惯于浏览版面的失去了精华区的内容。
版面接手后起初构想:本版虽原来是儒释道版,最开始却是游几个佛教爱好者发起的,我在校时,确实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。但是时代变了,我们目前最大挑战已经不是融合的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,而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。这其中作为对时代命题的回应,调整了版面的主要方向是中西文化文明的碰撞与融合。这可能与一些版友的期待强调儒释道有一些落差,看到有版友取消了对本版的关注我还是有点伤感的,但是我们目前面对的调整确实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,否则徒劳无益。
个人的能力和局限,有没有一点自负呢?这一定是有的,这个自负并非自许,而是和人交流交锋所积累的一点自信。但是我也不知道大家是看在别的版面我和别人交流来到这个版的,还是原来就关注这个版的,所以大家难免会有人觉得我有点狂^_^,这个也有一些原因,对不同的人,交流的内容不同,层次不同,双方的语气语境的不同,难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情况。
个人自家的情况自家清楚,高中是文科生,但文理科都好,大学时代,特别是研究生,学的是社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(+SPSS),其实属于社科中偏理的一个方向。毕业后基本在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,其中有不少波折,难遇言表,所以就不详谈工作的生涯了。但是毕竟是做数据分析,读书的内容偏技术+应用的比较多,人文内容就基本不怎么读了。只是遇到一些人文问题,还会思考一下,所以年轻时的积累还是在的。
几年前,彻底告别了职场,虽然偶尔上未名,基本不发表内容,纯粹是为了不让这个ID像前一个isunboy死掉,直到去年才起了重新恢复wisdom版的念头。起初弄的内容都是别人电子书里成文的搬运,偶尔回一下帖子。
今年由于中美之间的很多问题在未名上出现,于是就出了几次手,狙击了一些不利于我国的言论,顺便也说了一些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看法。出手后随着事情的起伏也是起起伏伏的,但确实加强了本版内容的建设,主动贴一些自己的思考。今年5月,人生进入一个审视期,决定重拾大学时代的爱好,好好经营wisdom版。但是短板也是明显的,就是职业生涯中断的人文阅读,但重点也在这里,我的生活重心也重回人文经典的阅读,所以利好和利空都有,但是我也知道仅有锐利的思考是不够的,必须有一定的量的阅读做支撑,在此以前,个人的言论未必真的那么靠谱,当然也不会特别的不靠谱。增补阅读量是必然的。
天才少年出,大学时代能够有一定的思想,现在也应该不会一下子跳坑里,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我写的内容应该会更好一些。到此就是个人经营wisdom版的全部总结。大家有任何意见都可以跟贴,感谢各位!
签名档
╭╯.★*★.
.*★*.* .★*★.
★ ★ * *.*★*.
★ 一点 * ' ★
. ..' 爱 ★
‘· . . .